油墨丹青 为人民书画 ——访中国国画院副院长 郭金栋发表时间:2025-03-09 11:13 油墨丹青 为人民书画 ——访中国国画院副院长 郭金栋 本报记者 李广畅
“郭老师好,十分荣幸,您能在百忙中接受我的专访!”我非常激动地向郭老师说道。 “哦,我也一样,非常荣幸地接受老乡哥的采访!”郭老师十分热情地向我伸出了他那手握油墨丹青的手。 “您是享誉世界的国画大师,国礼艺术家,是人民日报整版报道过的国家文化名家,您是跟随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应约出访60多个国家进行文化艺术、企业对接交流活动的文化形象大使,您与六十八个国家的元首亲切交流过,搞一带一路世界五大洲,您都走了一遍。您的书画,都是国家当国礼相赠的瑰宝!您是我们《作家报·文学与法治》的总顾问!我们为了把这个文学与法治的报纸办好,特来拜访您,想请您给我们提些宝贵的指导意见。请您不吝赐教!”我握着郭老师的手,感觉到他的宽厚淳朴和温情的力量,便开始了我的访谈主题。 “呵呵,请不要尊称我大师,我只是一个书画工作者!油墨丹青,为人民书画!至于您要我给文学与法治提些指导意见,谈不上指导。报纸对于社会意义的重要性的确是很大的。在现代社会,信息爆炸的时代,报纸的作用更为突出。它可以传递真实的信息,帮助人们认清事实真相,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报纸也可以通过深度分析和评论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培养批判性分析能力。报纸不仅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有一种引导社会思想,教育群众的重要手段。尤其是文学与法治结合的报纸,作用是更大的。对于如何使文学与法治结合好,这确实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尤其是在当下这个法治社会,文学创作中文学与法治的结合,对于促进国家的法治建设尤为重要!纵观中外文学创作,文学与法治结合的典型范本比比皆是!凡是与法治相结合的文学作品,都有着比其他作品更深刻,更打动人,更富有戏剧性的艺术色彩!”郭老师谦逊中侃侃而谈。 “郭老师不仅对书画技艺精湛,而且对文学的研究还是颇有造脂和见解的!”我十分恭敬的对他说道。 “书画艺术和文学创作异曲同工,都是心灵感应的产物!”郭老师回答道。 “看您绘画的伟人领袖画像,还有长城、山水、人物绘画,的确透着那么一股子灵气,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给人以特别亲切温暖感召的力量!”我指着郭老师画的开国领袖毛泽东的画像和习主席带领我们向前进,以及他画的江山永固,万里长城永不倒,由衷的感佩道。 “是的,画画,就是要抓住灵魂性的东西,用心把它表现出来!我画开国领袖毛泽东的像,就是为了让人们永远铭记人民的大救星毛泽东的丰功伟绩,永远发扬毛泽东思想,让我们的国家永远沿着他老人家开创的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我画的习主席带领我们向前进,表现了人民对他的祝福和期许!我画的万里长城永不倒,是希望我们的祖国共产党领导的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像这坚固的万里长城一样,永远屹立在世界东方,为实现习主席提出的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而奋斗!”郭老师十分动情地说道。 “您的期许,正是14亿中国人民发自肺腑的愿望!我和您一样,主办这张文学与法治的报纸,正是为了少年的那个学做蒲松龄,当一名人民作家的梦想!除此之外,别无他求!”我也深有感触地说道。 “我从报纸上看到了您写的一些文章和出版的几部小说,了解到您是一位从小励志学习蒲松龄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法律与文学同步发展有成就的多面手,您为百姓也做了不少的善事、好事,正应验了中国那句传统老话因果报应,善有善报的至理箴言!您的德行和福报取决于那句厚德载物啊!希望您在文、法、商三栖取得更大的成功!实现您的理想,在为老百姓垫钱打官司,写书的同时,把这张报纸办好,办出特色,修辞用语文字一定要严谨,祝您早日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人民作家!”郭老师真诚而又寄予希望的对我说道。 “谢谢郭老师的激励和期望,我一定会谨记努力的!冒昧的问一句,您的书画创作方向主要在哪些方面?”我又对郭老师问道。 “主要是画红色文化题材的作品。我今后的作品发展方向,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大部分绘画都是红色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的近代史作品。” “您的红色作品,主题显明,思想性强,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具有非常的意义而且深远!您不愧是有担当的人民画家!”我由衷地敬佩说道。 “咱们生活在这个伟大的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度里,沐浴着党和国家的恩泽长大,何其幸运!让我们共同为我们的国家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吧!”郭老师动情地说道。 “郭老师,我想请您为我们的报纸和我个人题个词,不知您是否可以不吝赐宝?!”我知道郭老师的时间很宝贵,便闪电般结束了这次访谈。最后,我向他请求道。 “呵呵,那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我就是写字画画的,和您一样都是为人民书写和书画!”郭老师笑着铺纸泼墨,挥毫为本报书写:“根固叶茂”,并为我个人写下金玉良词:“学习蒲松龄,文学与法治相结合,做人民喜爱的作家!”
文章分类:
人物专访
|